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专访中国平安郭晓涛,解码“万亿巨头”的科技、医养雄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香港报道

8月27日,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举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中国平安是“深圳创新四姐妹”中唯一的金融企业。上半年,平安归母公司营运利润达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39.8%。平安还将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其分红水平已经连续超十年保持增长。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称2025年是平安“创新力度最大、改革推动力最强、战略纵深最深”的一年。此次发布会也释放了平安多重业务与战略信号:

平安寿险渠道改革进入收获期,医养战略差异化赋能效果显著;资产配置方面,明确将围绕新质生产力与高分红方向适度加大权益配置;科技战略层面,平安首次公开“AI IN ALL”核心逻辑,披露“五智”战略布局。

会后,围绕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郭晓涛,详解中国平安在科技战略、医养赛道差异化布局及股东回报规划。

中国平安“AI IN All”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平安近年来动作频频。据郭晓涛介绍,平安在AI技术的最新战略思考是“五智”战略,具体为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经营。核心逻辑是“AI IN ALL”,“我们会用AI把整个金融、医疗养老的价值链从头到尾全部做一遍。”

“AI包括算力、数据、算法、场景四大核心要素,但平安更注重‘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垂域创新’。”郭晓涛解释称,平安一方面借力开源大语言模型降低技术门槛,另一方面则深耕垂直领域,凭借海量、垂域数据优势,在核保、理赔、风控、运营等环节,医疗、养老、金等垂直领域打造专属垂域大模型,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截至目前,平安有自研垂域大模型67个、上半年新增14个。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的AI应用已从“感知式”向“操作式”跨越,逐步落地“智能体应用”。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安已打造约2.3万个智能体,覆盖超20%员工的日常工作场景。

“智能体不仅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与销售转化能力,更优化了客户互动体验,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与业务增长的双向赋能。”郭晓涛补充说。

“四到+六最”构建医养护城河

面对金融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国平安将医养服务视为“破局关键”。郭晓涛直言,医养赛道是“规模大、增速快、与金融高度协同”的“长坡厚雪”赛道,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突破20万亿级,而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正是平安打造金融差异化优势的核心抓手——“得服务者得天下”。

记者了解到,在医养领域,平安构建了“四到”+“六最”服务体系,覆盖客户全场景需求:

“四到”包括:“到线”指通过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提供在线健康咨询、疾病管理、慢病管理等服务;“到店”指依托线下医疗网络、体检网络、健康管理网络,为客户提供就近便捷服务;“到家”是将医疗检测等服务送上门,解决行动不便或时间紧张客户的需求;“到企”指深入企业为员工定制健康管理服务,拓展B端服务场景。

郭晓涛表示,“四到”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六最”效果:让客户找到“最好的医生”、匹配“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获取“最适配的药品/医疗器械”、选择“最合适的医院”、安排“最便利的时间”、享受“最好的体验”,通过服务深度绑定客户,反哺金融主业增长。

业绩支撑分红超十年连涨

“我们要做好股东的打工仔。”郭晓涛在谈及股东回报时,引用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表述强调公司长期价值导向。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现金分红金额再度提升,将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至此平安现金分红水平连续超10年增长。

“分红持续提升的背后,是业绩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郭晓涛表示,上半年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稳健,寿险板块表现尤为强劲,各项前期改革措施已逐步释放成效。对于全年业绩走势,他明确表示“信心充足”,并承诺将维持稳定的分红政策,为股东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他认为,从行业背景看,当前金融业正逐步进入“存量化竞争+同质化竞争”阶段,而中国平安凭借寿险业务的强劲增长与综合金融布局,仍实现了优于行业的业绩表现,为分红稳定性奠定基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