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千亩茶园迎春忙 绿芽变“金叶”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董存义)春山吐翠,嫩芽飘香。清明前夕,阳光雨露正好,阳新县内的茶山满目青绿。位于白沙镇石清村和陶港镇官塘村交界处鸡公山的千亩茶园里,又是一年中最忙的春茶采收时节。

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在山谷、山脊和山坳间涌动,延绵不绝,空气里尽是淡淡茶香。黎明的曙光刚刚揭去夜幕的轻纱,3月的暖阳透过淡薄的云层撒向茶山。早上5点多,茶树间就驻留了许多头戴帽子、身背竹篓的采摘人。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茶工人穿梭于茶树田垄间,她们身姿轻盈、手指翻飞,将一颗颗芽型粗壮、鲜叶嫩绿且饱含露水的茶芽收入篓中。经过分拣、过秤、入库等程序后,一天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忙碌的充实和丰收的喜悦溢满心间。

石清村石清湾组村民陈玉莲说:“我们村有这个茶产业,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好。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能来基地做除草修剪,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挺好的。”
近年来,石清村立足本地实际,将茶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致力于把“小茶叶”发展成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产业基地的建成促进了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据了解,今年每天有500多人上山采茶,石清村就有200多人。
在茶园里,程巧云虽然身患语言障碍,却是采茶的一把好手。从早上6点到下午5点,她每天能采摘十几斤鲜茶,按每斤25元计算,可以赚到300多元。她用手势比划着表达自己的喜悦:在这里做工,还能照顾到家里。

黄石华兴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志勇正在现场指导采茶要领:要用双手采,手指捏住嫩芽轻轻一提,这样茶叶才能保持完整。该公司茶园总面积3400余亩,2017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2022年6月,利用财政帮扶资金20万元和自筹资金80多万元,修建了茶叶加工厂,实现了从鲜叶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该公司生产的白茶荣获湖北省第一届楚茶杯白茶类银奖,今年春茶预计产量可达1.8万斤左右。
在县发改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石清村正全力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观光、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还将发展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园,让茶产业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础。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