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岂容被人为政治化?

文 | 丁戈隆东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
哈佛大学23日提起诉讼,“硬刚”特朗普政府,批评其“公然侵犯”美国宪法和联邦法律。
美国一名联邦法院法官也于日前发布一项适用于全美范围的禁止令,要求特朗普政府不得基于外国学生的身份合法性问题对他们进行逮捕、监禁或转移。

△美国国土安全部22日发布声明,宣布撤销哈佛大学“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
(一)
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等多所美国高校发出威胁,声称如果校方不调整政策,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
究竟要调整什么政策?
这还要从本轮巴以冲突说起。美国多地高校去年爆发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国政府便要求国内多所顶尖高校根除所谓的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等。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富有的大学。3月底,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表示将审查拨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联邦资金。4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否则联邦资金将被削减。
4月14日,哈佛大学拒绝了政府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将冻结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哈佛同月21日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
直到最近,美国政府威胁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考虑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并对哈佛大学发起多项调查。

(二)
美国大学向来以学术自由、思想活跃而闻名,如今美国政府公然干涉学生思想问题,这是典型的教育政治化。
特别是在招收国际学生问题上,美国政府发表声明称,由于哈佛大学屡次违反联邦法律,对犹太学生充满敌意、宣扬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同情,“营造了一种不安全的校园环境”,而“招收国际学生是一项特权,而非权利”,这项特权已被撤销。
而且,美国政府拿哈佛大学开刀,颇有杀鸡儆猴之意,公然宣称“这一决定是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对此,哈佛大学作出强硬回应,斥责这是“赤裸裸的打击报复”。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试图对一个美国机构施加惩罚,原因仅仅是这个机构没有屈服于美国政府的政治意愿。
有美国媒体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在把民粹主义意识形态扩展到高等教育,这会在校园里制造一种恐惧文化。

(三)
据统计,“国际禁招令”将影响占哈佛学生总数超过四分之一的国际学生。
舆论认为,这将导致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才的流失,加速美国教育和科研界已经显现的人才“出走潮”。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在教育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导致研究经费锐减、签证政策反复无常以及学术干预日益严重,正逐渐摧毁美国高校及研究机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一直以来,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支撑起美国的繁荣,而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切断这一循环。近期在英国伦敦发布的《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指标明显下滑。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在去世前曾撰文说,美国吸引其他国家的能力已日渐衰落,特朗普政府的种种做法正严重损害美国的“软实力”。
而国际教育问题被人为政治化,必将进一步降低美国吸引力,加剧人才“出走潮”。
数据显示,今年春天,全美有超过4700名外国学生的在美合法身份被撤销,而当事人事先却没有得到任何通知。
特朗普政府的行为对在美国持学生签证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不仅会影响美国的就业和产业,还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
【作者】 丁建庭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