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佛大学站在风口浪尖丨北京观察
加州撑腰,哈佛大学公然叫板特朗普政府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计划”(SEVP)认证,禁止其招收新的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的近6800名国际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此举引发全球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根据美方声明,特朗普政府指责哈佛大学允许“反美、支持恐怖主义的煽动者”在校园内骚扰和攻击犹太学生,营造了“不安全的校园环境”。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加州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发布了一项全美范围的临时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审理期间终止各大学(包括哈佛)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
美国土安全部方面随后发表声明称,该裁决导致正确举措的实施被延迟,希望更高级别的法院能支持美国政府的立场。美司法部拒绝就联邦法官的禁令发表评论。
美国哈佛大学则回应称,国土安全部阻止其招收国际学生的举动“违法”。哈佛大学表示将全力维持招收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就读于哈佛大学,约占学生总数的27%,另外还有约3170名海外访问学者在此深造。中国学生占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的20%。
在5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就相关提问,发言人毛宁强调,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关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外交部记者会
哈佛只是靶子,更深层次要看特朗普的教育价值观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美国国土安全部此次下令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表面上看有两个直接原因:第一,特朗普政府指责哈佛在处理校园反犹主义问题上失职,未能有效应对校园内的反犹言论和行为,使学校成为所谓“反犹文化的聚集地”。 第二个原因则是所谓的“国家安全”关切。特朗普政府声称,美国一些高校,尤其是哈佛这样的精英学府,长期接受来自所谓“敌对国家”的资助与学术合作,这些行为被其视为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并构成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强调‘白人主体性’价值观的背景下,这种对哈佛及其多元文化立场的指责,更具意识形态色彩。”李海东说。
李海东进一步指出,若要从更深层次理解此次对哈佛的打击,还必须从美国国内正在激化的“文化冲突”背景中寻找答案。

当前美国社会在价值观、国家认同、族群关系等方面的分裂已趋于结构性和根本性。“在特朗普看来,美国高校已经成为推动DEI(多元化、平等和包容)理念的温床,而这些理念正在动摇他所坚持的‘美国灵魂’的根基——即白人主导的文化、国家认同与忠诚标准。”李海东指出,这并非一种单一的政策行为,而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意图在文化领域展开全面“反攻”的一部分。他们把高校、媒体、科技公司、甚至艺术界都视为“敌对阵地”,通过政策、舆论和财政手段试图重塑美国的主流认知。
特朗普政府不惜以牺牲国际学生利益、损害高校声誉为代价,推进其政治意识形态的胜利。李海东认为,这种“文化清洗”式的治理逻辑,正将美国高等教育推向高度政治化、工具化的危险边缘,也必然会引发包括学术界、少数族裔社群、国际教育界在内的多方强烈反弹。
“国家安全”概念被泛化,美国高校承压
直新闻注意到,美国政府此番举动并非偶然。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多次公开抨击美国大学是“左翼意识形态的堡垒”,将其视为挑战“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主阵地。
今年3月起,特朗普政府接连向哈佛大学施压,要求其关闭“多元化、平等与包容”(DEI)项目、削弱管理层权力、调整招生标准等。哈佛拒绝配合后,美国政府随即冻结其价值22.6亿美元的联邦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合同资金。
此次,特朗普政府以“纵容反犹主义”“不配合调查”为由,取消哈佛“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认证,彻底将双方矛盾推至顶点。此外,美国政府已对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60多所高校启动审查并暂停联邦拨款。美国政府此前取消逾千名国际学生签证或合法身份。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美国内部反对声音同样高涨: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称,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行动“太过分了”。萨默斯表示,“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最具才华的年轻人为敌是疯狂之举。”
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n Griffin认为,特朗普的行为玷污了美国资产曾经“无可比拟”的卓越声誉,包括美国国债、强势美元和国家信用度。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这所美国顶尖学府的施压,无异于“攻击美国最卓越的品牌之一”。
李海东指出,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打压,不仅影响留学生和学者群体的合法权益,也正在损害美国作为全球人才与创新中心的基础。
专家: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方向性的问题。”李海东分析道,当前美国面临的争论焦点是:未来的美国应该是一个继续对世界开放、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国家;还是一个关闭大门、强调白人主导、回归民族主义与保护主义轨道的国家?
他指出,像哈佛这样的全球顶级高校,长期是全球化和多元价值的坚强推动者,在教育、舆论、文化等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特朗普对其展开系统性打击,势必引发美国建制派精英、企业界和知识界的强烈反弹,还可能激化少数族裔对政府政策的愤怒。
不过,美国社会具有高度分权、多元博弈的结构性特点,其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高度依赖全球人才的参与。美国精英阶层普遍仍希望美国能够维持其作为全球人才、资本与知识汇聚中心的地位。
“因此,虽然特朗普政策短期内会带来冲击,但它是否能够彻底改写美国高校的国际化路径,仍有很大不确定性。”李海东认为,当前的趋势更多反映的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背景下的阶段性波动,从长期看,特朗普的政策是否具有持续性,将取决于美国社会各阶层在价值选择上的最终博弈结果。
作者丨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