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三下乡”:踏访临朐热土,传承奋斗薪火
大众网记者 魏静 潍坊报道
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励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7月22日,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深耕齐鲁红土,传承革命薪火”实践团走进潍坊市临朐县,先后前往冶源街道赵家楼村基层党组织陈列馆、高奋故居、九山镇淌水崖水库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在实地研学中追溯革命记忆,体悟家国情怀。
晨曦微露时,团队首站抵达冶源街道赵家楼村。漫步在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村落间,当地干部以“脚下土地的故事”为引,将这片土地从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蜕变娓娓道来。青砖黛瓦间的红色遗迹、田间地头的发展新貌,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书写的宏大叙事,更是融入乡土、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

走进高奋故居及陈列馆,时光仿佛回溯到那段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泛黄的手稿、斑驳的煤油灯、定格着峥嵘岁月的老照片……在赵家楼村党支部书记高波的细致讲解中,高奋同志投身革命、舍生取义的事迹愈发清晰。“为信仰燃尽生命,为家国勇毅前行”,队员们凝视着展柜中先辈的遗物,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以“小我”赴“大我”的赤子之心,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讲解尾声,高波特意向团队中的年轻党员作出深情嘱托:“革命先辈用热血铺就的道路,要靠你们用初心守护、用行动延续,既要读懂历史里的信仰力量,更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扛好属于青年的责任。”这番话让在场学生党员备受触动,更深刻体会到“为信仰燃尽生命,为家国勇毅前行”的重量。
当日下午,团队来到九山镇淌水崖水库纪念馆。展板上“一锤一钎筑大坝,万众一心锁蛟龙”的标语,与建设者们肩扛手推的影像资料相互印证,勾勒出上世纪七十年代临朐人民战天斗地的壮阔图景。“没有机械化设备,就用人力夯土;没有充足物资,就自带干粮。”随着讲解深入,队员们被“自力更生、众志成城”的淌水崖精神深深打动。站在巍峨的水库大坝上,望着滋养两岸的碧波,更读懂了“爱国”二字在和平年代的分量——是对脚下土地的坚守,是为家园奋斗的担当。


一路行走,一路感悟。从高奋同志的革命赤诚,到淌水崖建设者的奋斗坚毅,再到赵家楼乡村振兴的实干担当,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深耕齐鲁红土,传承革命薪火”实践团的队员们在临朐的红色印记中,触摸到了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此次实践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对话,当革命先辈的手稿在指尖划过温度,当水库大坝的基石传来历史的厚重,当乡村田野的新风送来时代的脉动,愈发明白爱国主义藏在先辈未竟的理想里,写在祖国发展的蓝图中,更落在青年一代的肩头。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激荡于心的家国情怀,转化为专业学习中追求卓越的执着,转化为社会实践中服务基层的热忱,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