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汉阴县城关镇:院坝会架起干群“连心桥”

阳光讯(通讯员 张辉 记者 李孝华 )“我们小区的路灯坏了,晚上出行不安全,能不能尽快修一下?”“村口那段路下雨天积水严重,希望政府帮忙解决。”……近日,在汉阴县城关镇各村(社区)的院坝会上,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倾听民声,实打实解决难题。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院坝会”已成为城关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真正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连日以来,汉阴县城关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驻村工作队深入村组院落、社区广场,利用傍晚或农闲时间,与群众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为让院坝会不走过场,镇里提前通过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征集议题,确保干部“带着问题来”;会上不设“条条框框”,鼓励群众“有啥说啥”,无论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还是关乎发展的“大事”,都能摆上台面。“我们就是要打破‘干部讲、群众听’的模式,把‘话筒’真正交给群众,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倾听。”该镇负责人张世洲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召开院坝会46场,参与群众达2300余人次,收集各类诉求和建议120余条。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村委会、镇政府,现在干部主动到我们院子里来,有什么困难当面说,很快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家住中坝村的李大爷高兴地说。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该镇建立了“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对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党员干部当场答复;对于需要协调的事项,由镇村两级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对于涉及政策或资金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耐心向群众解释,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该镇将院坝会收集的问题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靶向发力解民忧。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远、流程繁”问题,推行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代办制”,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办理医保、社保等业务;针对部分村组文化活动匮乏的情况,整合资源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组建广场舞队、红歌合唱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该镇还依托院坝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汉阴县城关镇一场场院坝会,已成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谢,见证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让党群关系更紧密,基层治理更高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