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期净利137亿创历史新高 四大业务发力营收330亿排券业首位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在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券商行业,“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继续增长,创出中期历史最高水平。
8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中期净利润创出历史新高。目前,券商中期业绩也均出炉,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公司营业收入远超第二名国泰海通,排在所有上市券商首位。
分业务来看,公司的四大业务均实现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净收入为64.02亿元、20.98亿元、54.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20.91%、10.77%。以剔除对联营合营企业后的投资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计算自营业务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自营业务收入为190.52亿元,同比增长58.07%。
营收排上市券商首位
在当前证券行业激烈的竞争格局中,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依然稳固。
根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创历史中期最好水平;扣非净利润为135.71亿元,同比增长28.91%。
对于业绩增长,中信证券相关人士表示,2025年以来,中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更加完善,常态化稳市机制不断健全。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A股市场面对外部冲击保持了充足韧性,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明显提升,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活跃度有效提振。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上市券商业绩基本均已出炉,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排在首位。
具体来看,在42家上市券商中,半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的仅有中信证券一家,国泰海通以238.72亿元位列第二名,华泰证券以162.19亿元排在第三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信证券营业收入排在首位,但归母净利润落后于国泰海通的157.37亿元,盈利指标排在了第二位;华泰证券以75.4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在第三名。因此,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也是唯二的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券商。
从上市券商整体来看,42家上市券商中,有37家券商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呈现出“双增长”的良好局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等十大头部券商的营业收入全部超百亿元;另外,还有1家上市券商成功扭转亏损局面,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扭亏为盈,基本面的修复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注入了增量。
对于中信证券的竞争优势,招商证券认为,中信证券以规模扩张为导向,收入体量远高于其他头部券商。其聚焦各项业务发展,其投行优势一骑绝尘,机构业务全面领先,自营理念和效益引领行业,国际化业务进展遥遥领先,资本实力和规模效应等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在财报披露当日,也发布了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这也是公司自2024年度以来第二次中期分红。按照方案,中信证券计划每股派发0.29元,合计拟派现42.98亿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为32.53%。
自营业务收入增58.07%
按照公司的业务划分,中信证券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四大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四大业务均实现了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64.02亿元,同比增加31.2%。据了解,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客户数量累计超1650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超12万亿元,均较上年末增长4%,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达6000亿元,买方投顾资产保有规模达1100亿元,配置型FOF保有规模达1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20.91%。同期,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现金类及资产类)1485.28亿元,市场份额19.19%;承销境内债券2821只,承销规模1.04万亿元,同比增11.61%,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6.65%、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4.15%;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6单,交易规模370.05亿元,市场份额16.09%。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上半年中信证券的手续费净收入为54.44亿元,同比增长10.77%。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资管及华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过4.4万亿,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12.83%。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自营业务收入增速远超前三大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自营业务收入为190.52亿元,同比增长58.07%,自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57.67%。
自营业务增长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关系密切。公开资料显示,上证指数年初至今表现强劲,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总市值从2024年底的98.48万亿元增长至年中一度站上100万亿元。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444.43点,上涨2.76%。截至8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857.93点,最近两个月涨幅明显。
具体到中信证券,从其列举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来看,上半年其持有的债券、股票、公募基金(公允价值计量表中)当期损益分别为2.14亿元、33.73亿元、5.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3%、34.88%、-7.20%。可以看到,公司的股票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幅明显,也成为自营业务增长的重要资产来源。
此外,若分区域来看,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亦有突出表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66%,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