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2025年合肥市“非遗进校园” 活动将全面升级

  9月5日,以“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为主题的2025年合肥市“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播活动,在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学校拉开秋季学期首场活动的序幕,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版“开学第一课”。

非遗进校园赴乡村之约

  上午9点半,车队终于抵达魏岗学校。“为了这场活动,学校足足筹备了一周多!”该校校长张庆红笑着迎上前,语气里满是激动。他介绍:“我们学校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非遗,这次这么多传承人来到我们学校,对孩子们来说太珍贵了。”

  “咚咚锵!咚咚锵!” 随着一阵响亮的锣鼓声,活动正式开场。率先登场的庐州年氏狮舞队。表演者身着红黄相间的狮衣,伴着节奏灵活跳跃,他们时而甩头、时而打滚,栩栩如生的表演引得学生们阵阵欢呼。当狮子踱步到观众席前时,几位学生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抚摸狮身“皮毛”,狮子也配合地蹭了蹭孩子们的手心,现场瞬间充满欢声笑语。

  随后,黄梅戏《打猪草》等经典唱段便响彻校园。学生们就被那婉转的唱腔吸引,有的跟着小声哼唱,有的则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着演员的动作。

  在这场演出中,巢湖民歌的清甜、川剧变脸的神奇、古彩戏法的精妙轮番上演。

  展演结束后,非遗主题小课堂正式开课。在教室里,庐阳剪纸老师丁健正手把手教学生们剪出图案。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都拿起了剪刀。没过一会,小兔子、小老虎、牡丹花等都逐个出现。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

  而在学校广场上,手撕书法、葫芦雕刻、庐阳糖画等13个非遗项目展台前更是排起了长队。“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非遗,今天终于摸到、看到、学到了,太有趣了!”五年级学生高瑞阳兴奋地说。

让文化根脉扎根乡村未来

  “很多非遗项目本就起源于农村,这次我们‘非遗进校园’秋季学期首站选在乡村学校,就是希望让非遗回归乡土,走进偏远地区,让留守儿童们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合肥市文化馆副馆长卫博森表示,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用“可观、可玩、可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从“看热闹”变成“懂门道”,真正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卫博森介绍,2025年合肥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全面升级。一方面,活动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全覆盖,不再局限于城区学校,让更多乡村学生受益;另一方面活动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全年龄段,甚至纳入特殊教育学校。

  据悉,今年合肥市计划开展15场“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现场,不少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于未来的传承充满信心。庐州年氏狮舞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福升说:“看到孩子们为舞狮表演欢呼、对非遗充满好奇,我就知道传承有了希望。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哪怕跑再远的路也值得。”

  大巴车缓缓驶离校园,车窗外的乡村田野渐渐模糊,但传承人们心中的信念却愈发清晰。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手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接力。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爱上非遗、了解非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未来之花。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夏伟/文 张雨瑶 通讯员 丁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