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家底

8月22日,记者从2025年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通过系统性生态工程已成功恢复植被3000公顷,建成46公里生态廊道带,为黔金丝猴等珍稀物种拓展生境空间295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更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并向全球推广。

发布会现场。

在规划方面。注重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协调规划》、《梵净山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梵净山区域67个村庄规划,从规划层面充分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在具体实施方面。2021年以来,铜仁市统筹实施山水工程,围绕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单元集中部署了东麓、南麓、西麓、北麓四个子项目,总投资6亿余元,实施保护保育、林业生态功能提升、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农田生态功能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人类活动区缓冲带建设六大类工程。其中围绕梵净山黔金丝猴保护重点实施了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投资2791万元,建设了7处生态廊道,形成46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带,拓展野生动物生境空间295平方公里。

在取得成效方面。通过实施山水工程,植被恢复面积约3000公顷,生物多样性治理面积约2660公顷,其中林分组成优化约960公顷,封山育林约690公顷,生态林征收约910公顷,特种鱼类保护保育约100公顷。梵净山生态廊道实施后,在部分点位已经监测到黔金丝猴活动,有的活动时间长达一周。

山水工程核心项目——铜仁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2024年入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评选的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并列入我国首次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向全球推介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一审 吴采丽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