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重报深一度|金融赋能 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重庆地处我国内陆。在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中,陆海新通道逐渐成为一条具有澎湃活力的国际经济走廊,助力重庆乃至西部跨山越海、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滋养,国际物流的黄金网络需要金融赋能。重庆作为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如何通过金融赋能,让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5月23日,第七届西洽会上,“金融赋能·通道联动——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对接会”(下称对接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中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的代表及知名行业专家等15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金融服务陆海新通道建设路径,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打造“通道金融”服务品牌

“出海企业往往需要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单家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它们的需求。而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下称金联体)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资源整合起来,就能够让出海企业便捷地获得综合金融服务,解决融资、结算等方面的问题。”当天的对接会上,独立经济学家、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竖起大拇指点赞重庆牵头组建的金联体。

2023年4月,西部地区22家地方法人银行、13家外资银行在渝机构等57家金融机构,发起组建金联体。此后,不断有国内外金融机构加入金联体。此次对接会上,随着工银泰国罗勇工业园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加入,金联体成员数量增至78家,规模进一步扩大。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联体致力于推动各成员机构依托境内外金融资源禀赋优势,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陆海新通道跨境贸易投资及产业发展。目前,其已形成覆盖境内外、多业态的金融服务网络。

金联体成立以来,其成员机构积极行动,成为了渝企等中资企业出海的一大助力。

如,工行重庆市分行分别针对陆海新通道领域的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持续加大物流基地项目融资支持和日常流动性融资支持、贸易项下融资支持。截至2024年末,累计为物流企业提供的融资余额达40亿元左右,为商贸企业提供的融资余额超百亿元。

中行重庆市分行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积极搭建“境内+境外”“商行+投行”的金融服务架构,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融资、融商、融智支持,为渝企出海提供账户、结算、融资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2024年,该行为全市2000多家企业提供跨境结算服务近4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超1000亿元。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创新搭建了线上融资平台——“跨境贷”,助力重庆“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实施。同时,推进跨境业务数字化进程,打出“单证通+区块链”业务组合拳,推出“航运金融”海运费便利化支付新模式,为渝企出海赋能。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金融系统努力打造覆盖陆海新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和“通道金融”服务品牌,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金融活水”。相关的举措,还有不少。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启动跨境金融支持“渝企出海”行动,升级陆海新通道专项应用场景;重庆金融机构按“一行一品”精准匹配产品创新,累计创新“陆海新通道贷”等20多项通道专属金融产品;重庆多个部门携手,引导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陆上贸易融资规则探索,推动现行法律框架下多式联运提单、铁路提单质押融资实现新突破。

政企合力,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陆海新通道相关领域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

金融服务陆海新通道仍面临挑战

重庆的这些创新探索,也是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然结果。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据此,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须要让金融服务好陆海新通道。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同时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这两大国家战略任务,是重庆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机遇,具有重大意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认为。

其一,能够实现国内和国际资源的更好配置,有助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二,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和融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其三,能够助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全国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转型。

“而从实践来看,近年来,重庆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屠光绍说,这对于整个西部的发展、开放,对于重庆城市功能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尽管如此,一些参加对接会的嘉宾认为,金融服务陆海新通道建设,目前仍面临挑战。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出海面临诸多金融痛点。”刘胜军说,比如,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出海企业境外融资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中国出海企业境外融资面临结构性短缺的难题。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出海企业要到这些国家去上市去发行债券或者获得其他金融服务,也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缓解企业面临的这些痛点,考验着金融系统的智慧。

如何破题?需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

面对挑战,重庆如何进一步做好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

“重庆首先要强化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联动,包括具体实施内容的匹配、进程上的互动、机制上的协同。” 屠光绍建议。

同时,重庆要推动传统金融资源与新型金融资源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西部金融中心跨越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和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要把市场开放和制度型开放更好地连接、并重,进一步提升西部金融中心的国际化能力。

“做好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重庆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刘胜军也给出了建议。

政府层面,要用好用足自贸试验区政策,充分利用自贸区账户体系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推广“跨境双向资金池”;抓住机遇促进人民币结算,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整合海关、税务、物流、进出口、经营数据等要素,构建智能化信用评估体系,破解很多企业缺乏抵押物和担保的问题;设立企业出海服务中心,把不同职能部门及市场力量整合起来,为企业出海提供有效的公共信息和培训、咨询服务。

金融机构层面,要通过创新,为出海企业提供内保外贷、跨境供应链金融、国际银团贷款等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要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力,随企业同步出海。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出海企业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事实上,重庆正在努力。这次对接会,就是一次重要行动。

“本次对接会以‘金融赋能,通道联动’为主题,对于打造立足西部、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平台,意义重大。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创新机制,全力推进通道金融服务体系能力跃升。” 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和华说。

就在对接会上,市委金融办推出了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体系“五件套”,整合集成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金融机构库、产品汇、案例集、政策通、供需桥,扩大通道金融服务的触达面,让更多企业高效便捷获得优质跨境金融服务。

下一步,重庆将着力增强通道金融服务能级,加快落地通道基金等重大项目,推动金融机构互设、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让各类资源要素实现顺畅流动、高效对接。

同时,将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扩大双边本币、数字货币结算规模;依托金联体与各方共建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联盟,做强跨区域金融同业合作机制,放大“通道+金融”红利,提升跨境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