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两会“言”值丨增收有“真金”,消费有信心

评论员 邱延波

消费,既是经济命题,又是民生答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提振消费”。为了提振消费,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人间烟火处,消费是真金。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外需受限,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扩大内需战略的核心,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变革,已悄然开启新的征程。消费,不仅是经济循环的“主引擎”,更是衡量民生温度的“晴雨表”。唯有激活这一池春水,方能在全球经济大潮中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提振消费,首先要鼓足“钱袋子”。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专门提到,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真正的消费提振,就是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有底气、有信心去消费,这样才能带来经济有质有量的升级。

手里有钱,是消费的前提条件,提升了消费能力,还要增加优质的消费供给。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汽车销量显著回升,印证了“旧物新生”的撬动效应。数据显示,2024年10月政策实施后,家电零售额同比上升39.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再掷3000亿超长期国债加码该政策,聚焦数码产品、智能家居等新消费场景。这不仅是刺激短期需求,更在重塑消费生态——当AI耳机、人形机器人成为换新热点,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已然同频共振。

增加优质的消费供给,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健康、养老、托育等领域的准入放宽,可以催生出社区食堂、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正如专家所言:“供给创造需求,亦需倾听需求的声音。”倾听消费需求,扩大供给开放,是对供给的松绑,对生产力的解放,更是对消费的高质量满足。

打造消费之春,需法治护航。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无信市不立,无法商不宁。用法治来为消费保驾护航,才能让消费之潮,流得更畅,涌得更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说,2025年GDP增长5%左右,消费贡献率将继续回升,预计达到50%,消费的战略地位显得举足轻重。此次两会提出的消费提振专项行动,无疑是对症下药,切中了经济发展的脉搏。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面对外部环境变幻与内部转型压力,提振消费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乎经济全局的“国之大者”。从以旧换新的政策红利,到收入分配的深层改革;从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到投资与消费的协同共进,唯有构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良性循环,方能让消费真正成为“压舱石”与“推进器”。

消费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国家繁荣的基础。期待在这场消费春风的吹拂下,中国经济春潮涌动,书写经济民生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