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配料表惊现福寿螺!网友炸锅:到底能不能吃?
2月26日,市民发现一款零食配料表里含有福寿螺肉,担心产品食用安全,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百姓消息微博视频
网传包装袋显示,这款零食名为“鲍菇螺肉”,配料表的第一位配料为福寿螺肉。
27日,厂商回应称,螺肉品种确实是福寿螺,该产品经过高温杀菌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作为合法企业,产品都要送检,检测报告都是合格的,有食品安全保障。
当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若厂商有生产许可,商标齐全并且明确标注原料福寿螺,商品就是合法的。
相关话题火速登上了热搜榜。
有网友表示好奇:
也有热心网友给出科普:

还有不少网友提出建议:


那么,被制成零食的福寿螺可以放心食用吗?
2月28日,某省会城市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寿螺体内含有较多寄生虫,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其虫卵比成虫更难以杀灭,人食用后可能会感染而致广州管圆线虫病。福寿螺被制成零食的过程中,消毒环节需要满足较高要求。假如零食是在缺乏监管的“小作坊”里生产的,一旦出现疏漏,就可能残留有未灭活的寄生虫或虫卵。
福寿螺是寄生虫“重灾区”
福寿螺别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因口感不佳、携带寄生虫、市场接受度低等原因,福寿螺被养殖户弃养。福寿螺食性杂、个体大、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成为我国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喜欢栖息在土壤肥沃、水生植物丰盛的河沟或水田,为雌雄异体,在岸边的墙上或水生植物上产卵,卵的颜色呈鲜红色,具有一定毒性。
福寿螺可能存在寄生虫、重金属、新污染物等潜在风险,一只福寿螺中可能带有多达3000-6000条寄生虫,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广州管圆线虫。
若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没有被完全杀死,食用后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症状为:头痛、肌肉痛、皮肤痛觉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颅内压升高等,幼虫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六步识别田螺和福寿螺
田螺和福寿螺看似“近亲”,实则暗藏玄机,那么该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寿螺呢?
1.比大小
成年福寿螺个头比田螺大。
2.看颜色
福寿螺外壳呈黄褐色或浅棕色,而田螺外壳呈青褐色或棕色。
3.看锥尾
福寿螺锥尾平而短促,田螺则长而尖。
4.看螺盖
福寿螺螺盖扁,田螺较圆。
5.看螺肉
福寿螺螺肉颜色多为黄白色,田螺肉多为青褐色。
6.看卵
福寿螺卵颜色呈鲜红色,田螺卵为透明色。
吃螺须遵守全熟铁律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居家或旅行中切勿生食或半生食福寿螺,接触福寿螺后勤洗手保持清洁,拒绝病从口入。
加工过程中,不管是本地螺蛳还是入侵的福寿螺,高温烹制加热7分钟以上,可杀死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图源:人民日报
如果在食用螺肉或接触福寿螺后出现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等脑膜炎症状,请及时赴当地医疗疾控机构就诊,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通过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并逐渐康复。
来源:新京报、红星新闻、百姓关注、中国疾控中心、闵行疾控、网友评论